藕煤的释义(有样叫“灶心土”的东西你知道吗?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8月18日 16:59:30 阅读数:2人阅读

在八十年代之前,长沙城区家家户户都是用煤来煮饭、烧水、取暖。

以前人们对灶是很重视的。灶有灶神,不能随便敲打,不能对着灶骂粗鄙话。担心灶神向玉皇大帝告状,自己家受罚。

日杂店里有各种能搬得动的木架子灶、瓦灶、有铁桶子灶卖。自己屋里可以有砖砌的灶。灶有各种造型,圆的,方的,三角型的,椭圆型的。可以利用各种耐热的东西打灶,如脸盆,水桶,水缸等等。不过主要结构不能缺少炉膛和炉桥,在炉膛和外壳之间要填充炉渣或者黄泥。拆旧灶时填充的黄泥还要留着,还是土方子中的一味药,叫“灶心土”。比较高级的灶配一个或者两个瓮坛,可以用来烧热水,以提高热利用率。

长沙人烧煤大多是烧散煤,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煤槽,把煤和黄泥按一定比例配好,加水后用煤耙子和匀,用火钳滚成煤球加到灶膛里。如果黄泥多了煤火烧得不旺,黄泥加少了,煤球容易散,而且煤火不经久。

那时候煤是计划物资,大家烧煤都很节约,对黄泥的要求也比较讲究。这里讲的黄泥其实就是红色的黏土。这种土在长沙城边的丘陵地带比较常见。土较湿润,松散、颗粒很小,没有硬块和杂质,长沙人称粘性较强的叫糯米黄泥巴。除了和煤,黄泥还可以做砖坯、可以烧瓦器、可以糊墙,还可以做盐鸭蛋。甚至还有人用来做土方子治一种叫“寒毛疔”的病。

因为家家户户都有需要,长沙有一些人专门靠卖黄泥巴谋生。每天清早到城外挖一些黄泥,用木板车装哒,走街串巷吆喝,隔一段时间来一次,大家慢慢就面熟了。黄泥用箢萁做计量工具,几分钱一箢萁,堆得满满的,上面尖尖的,送到家里堆好,还把地扫干净,挣点辛苦钱。

七十年代开始,家里由烧散煤改为烧藕煤,每家一年只做几次,每次需要的黄泥很多,所以有的人家就自己用车到城外去拖。随着液化气逐渐普及,烧煤的越来越少,卖黄泥的慢慢就没有生意哒,存在上百年的这个行当也消失了。